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1章(1 / 2)

再听听那些各种限制武将的手段,李世民叹为观止。大唐若是也来这一套,贞观群臣里那些武将还灭什么国。

难怪天幕提到宋朝的皇帝就没好话,这些措施,看着就来气。

“又是唐玄宗……”再一看募兵制,李世民喉头又是一股腥涩。

差点又被这不肖子孙气吐血!

刘彻也不能理解:“这宋朝不是一开始就没收回幽云十六州?门户都没了,还敢外松内紧?”

这宋朝,也不是周围没强敌,那一大圈的敌人,竟然敢无视?

在刘彻眼里,这跟把大汉与匈奴交界的边军全选军中的老弱病残去守边有什么不同!

刘彻不带兵,不上战场,但也知道优秀的军队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兵强马壮。

从高祖到自己父亲,几代帝王的休养生息才攒下如今大汉的兵马,刘彻深知中原养骑兵的不容易。更知道,帝王若是不重视军队会乱象丛生,会帝国不稳!

“难怪皇帝老是在逃命,北宋变南宋都没吸取教训。”刘彻摇头,对这宋朝失去了兴趣。

秦朝,从上到下都给听傻了,一时半会都沉默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最后,老将王翦幽幽一叹:“这个宋朝如果是以前的宋国,齐国灭宋一定更快。”

嬴政则是再次怀念起秦国时期优秀靠谱的老臣:“商君真是圣贤。”

对比一下后世,大秦的武安君、商君,一个比一个靠谱,他要追封!追封!

【我们学习伟人的兵法,非常简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3)”。

这十六字真言让我们在条件最艰苦的日子里,用落后的武器和贫瘠的资源,打赢了一场场艰难的战役,打出了华夏陆军世界第一的威名!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华夏军队许多士兵来自从没读过书的贫苦百姓,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不懂军事策略,比起宋朝当时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富庶、作为第一个发明火药火器国家的武器先进,经济条件上面临的困境反而比宋朝差。

但是,我们还是成为了胜利的一方!

因为战争最重要的不是排兵布阵,是人!】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听到这经典的十六字真言,嬴政一下子直接站了起来。

他激动地反复念诵着十六字,仿佛要将它刻入骨髓。

比起前面花里胡哨的军阵图和什么一字长蛇阵,明显是这十六字更具实战作用。

王翦花白的胡须颤抖,一边念着这十六个字,一边回忆着自己的战争和大秦与六国的经典战役。

原来简简单单六个字,就可以概括许多战术。

“伟人,不愧是伟人,只是不知道这位伟人到底是谁,有没有其他兵书。”赵匡胤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大宋被篡位,被折腾,被骂的不轻,但是听到这里,哪怕也打了一辈子仗,赵匡胤同样为之折服。

他从长乐敬佩的语气中可以听出,对这位伟人的崇拜,以及为自己国家成为胜利一方的自豪。

他大宋的子民,现在会有这种心态吗?

等他驾崩后,大宋的子民会以这样的语气谈论起他吗?

赵匡胤想着想着,拳头渐渐握紧。

还不够,还不够。

指望用钱买回幽云十六州的想法本就不对,他身为武将,怎么能退缩?

他要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堂堂正正把幽云十六州打回来!

【赵意决定,先在地方上开武举,然后发行报刊,把这一次武举活动创办的声势浩大,做出招牌,再通过报刊吸引其他地方的武学人才。

起初官府是不愿意的,但是这是宋初,重文抑武还没彻底定型,一切还来得及扭转。

最重要的是,地方官府的官吏们也心虚,担心贪污兵饷的事泄漏。

这时候军队大权掌握在文官手中,文官监督武将,贪污兵饷看似是武将的事,实则不然,上上下下打点勾结,参与者一定不少。

鲁迅先生说得好,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4)

赵意要彻查兵饷贪污案,大家不愿意;

赵意要开武举办报纸,大家为了让帝王转移视线,一个比一个配合。

然而赵意是这么好糊弄的人吗?

当然不是。

她不去追究,是因为有更专业的人在调查,那就是包青青,在暗中调查。

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赵意声势浩大地举行武举,吸引了全城视线时,包青青就在暗中调查伤兵生前的行踪和人际关系网。】

《穿成赵光义后我打开了葵花宝典》6

【开武举前, 先发奖励。

这也是赵光义留下的烂摊子。

空口许诺打仗胜利给士兵奖励,堂堂帝王最后竟然食言。

哪怕赵光义已经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